(英国)·365体育|官方网站-最新App Store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铭记民主改革伟大壮举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作者:  来源:    日期:2024-04-08    浏览次数:

2024-03-28来源:西藏日报作者:万金鹏 代青成 高佳杰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六十五周年。六十五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实现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跨越,西藏面貌换了人间,人民生活由苦变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形成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指明了方向。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向深入

和平解放之初,西藏存在“三面四方”的政治格局。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怂恿支持下,西藏反动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企图永远保留封建农奴制,并在1959年3月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与西藏人民一道坚决平息了叛乱,并开展了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的民主改革。西藏民主改革的过程同时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过程。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选举产生各级人民政权,一大批翻身农奴担任各级领导职务。1965年8月,西藏县乡选举工作完成。1965年9月,西藏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开幕,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西藏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民主改革六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保障了西藏各族人民平等参与国家事务和本地区事务治理的权利,让人民的期盼、希望和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六十五年的实践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是适合西藏的制度安排,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正确指引下,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鲜明特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将持续焕发强大生机和活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西藏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废除封建农奴制度,促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藏民主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是腐朽的社会形态被进步的社会形态替代的必然结果。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实现了政教分离;废除了生产资料封建领主所有制,广大农奴第一次拥有了生产资料;废除了对三大领主的人身依附,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在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难起步,奋勇前行。同时,中央人民政府大力度拨款,进行大量物资支援,选调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藏工作,重视藏族干部的培养,大批民族干部迅速成长,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从1959年民主改革到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西藏迎来了稳定发展时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西藏确立,把个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建立起以农牧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跨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七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西藏经济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席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推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西藏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经济活跃度不断提升,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下一步,西藏自治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把握好“稳”和“进”、“立”和“破”的关系,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生产力变革,以新质生产力积蓄发展新动能,把西藏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进一步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让发展的预期更稳、信心更强、活力更足,确保经济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民主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彻底废除了农奴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废除了乌拉差役和高利贷债务。农奴的生命安全和人身自由从此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不再遭受农奴主的政治压迫、强迫劳动和非人待遇,不再遭受沉重的差税和高利贷剥削。据统计,在民主改革中,国家共支付四千五百多万元对一千三百多户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和代理人的九十万亩土地和八十二万多头牲畜进行赎买,共没收和赎买农奴主土地二百八十多万亩,分给二十万户、八十万农奴和奴隶,农奴和奴隶人均分得土地三点五亩多。

民主改革六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西藏各族人民谋幸福,各项富民政策全面落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已经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城乡低保等多项惠民政策连续提标扩面。西藏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连续多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在新征程上,西藏自治区将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使命任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眼解决好事关长远发展的人口、人心、人才问题,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切实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在民生改善中凝聚力量,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拥有几乎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旧西藏,囿于落后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极其低下的生产力,人们只能被动适应自然条件,对自然资源单向索取。民主改革开启了各族人民科学认识、主动保护和积极建设生态环境的新起点,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使西藏实现了千百年来从被动适应自然,进入主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质的飞跃。

民主改革六十五年来,西藏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后,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出台一系列生态法治文件法规,建立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健全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确定为西藏的“四件大事”之一。西藏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完善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生态保育工作成效显现,生态红利人人共享,科学考察和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树牢,生态环保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在新的起点上,西藏自治区要全面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城市庭院绿化行动,加快实施拉萨南北山绿化、雅江中游贡嘎机场周边及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把西藏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不断巩固边防安全,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边境线绵延四千多公里。西藏社会稳定关系国家稳定,西藏边境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和平解放后,西藏在边防巩固边境安全上结束了有边无防的历史。民主改革实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自由解放,调动了群众守边护边热情。

民主改革六十五年来,西藏自治区坚持固边和兴边并重,出台村镇建设规划,制定村镇建设实施方案,坚持把小康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推进完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建成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富裕文明村镇,边境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边境地区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征程上,西藏自治区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边境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安置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电网、公共服务、智慧边防等工程,完善边境产业支持政策,实施边民增收专项行动,不断强化人口和经济支撑,大力提升边防保障能力,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努力做到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走在全国前列。

六十五年栉风沐雨,六十五年春华秋实。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六十五年,是中国共产党为西藏人民谋幸福的六十五年,是全区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六十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西藏工作指明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西藏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和出发点落脚点,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奋力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西藏篇章。

Copyright 2014-2016 (英国)·365体育|官方网站-最新App Store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英国)·365体育|官方网站-最新App Store下载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