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365体育|官方网站-最新App Store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革命一生默无闻 躬身教坛育桃李
作者:  来源:    日期:2021-11-23    浏览次数:

张明生故居炽昌庐被评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成为梅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之一

2021年11月17日10:26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张明生,何人?在梅县区石扇镇,答案就藏在一座百年老宅——炽昌庐。

炽昌庐,张明生故居,位于石扇镇新东村。驱车前往,需要经过数条村道,虽不偏僻,但若是没有熟人带路,寻找起来也具有一定难度。

或许正是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让这座房子在特殊的时期有了不一样的使命。1947年到1949年,此处成为周边游击队地下秘密联络和活动点。

而从这里走出去的张明生,亦与革命始终相随。从百年老校梅北中学的优秀学子到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地下工作的革命者,张明生用行动诠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在张明生的影响下,其母亲刘华招、夫人叶珠云和三位胞弟均投身到革命队伍中。

“张明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教育工作者……”今年7月,在梅县区石扇镇党委和政府的积极牵头和张明生家属的密切配合下,张明生故居内部陈列布展顺利完成,成为该镇又一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一批批学习人员走进炽昌庐,聆听曾在这里发生的革命故事,追溯张明生革命的一生、教育的一生。

年幼归乡

全省升中会考一朝扬名

经过梅北中学,能听到校园里传出的琅琅书声。这座百年老校,是当地人的精神家园。一批批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出,走进社会,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张明生的人生轨迹中,梅北中学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1920年出生于越南的张明生,7岁时回到祖籍地梅县石扇镇。他自幼在梅北中学读书,从高小到初中毕业共读了五年半。

关于张明生在梅北中学上学的表现,张明生的学生以及战友张狄在《深切怀念张明生教授》一文中这样描述:“我在梅北念高小时,他在梅北初中读书。同学们都选他担任学生会主席。他能讲、会写。在学生大会上讲话,讲起来头头是道,有理、有节、很生动,同学们很爱听……他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望,深得教师的喜欢。”

与梅北中学距离数公里的炽昌庐,始建于1920年前后,是张明生的父母张炽昌、刘华招夫妇靠辛劳和汗水所积累的资金建造的。秉承了客家人崇文重教之风,张明生父母勤俭节约,供张明生求学,对其寄予了厚望。

而他,也并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1936年广东全省初中毕业生会考,在梅北中学校长冯引士的教导下,张明生的考试成绩为全省第一名,使地处边远山村的梅北中学收获了极高的荣誉,也为炽昌庐添上了一份人文气息。

在梅北中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文集《百年树人》一书中如是记载:“到八月初发榜,梅北第六届毕业生三十四人全部合格,张明生以平均分八十五点八获得全省第一名。后人有诗赞曰:勤奋教学好校风,梅北师生气势雄。五载寒窗勤攻读,一朝扬名播粤东。”

1936年9月,张明生被保送到东山中学就读高中,第二年被同学推选为东山中学学生会主席,而这成为他人生路途中的又一转折点。

“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学生自治会会所,及同学之中都有不少进步书刊,我到东中不久就读了好些进步书籍、报刊,思想上逐渐起了极大的变化。”1990年7月,张明生曾回忆东中抗日救亡运动片段,并在东山中学校刊发表文章。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救亡热潮席卷全国。

1937年10月,在中共梅县中心县委支持下,时任东中学生会主席的张明生以东中学生会名义,带头倡议并去联络梅县30多所中等学校学生会,提出共同发起并成立“梅县学抗会”。在梅县学抗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张明生当选为首届梅县学抗会主席。

1937年12月,张明生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培养下逐步树立和坚定了革命的理想信念,成长为当时的学生运动领袖。

从此,梅县学抗会在党的领导下,逐渐成为梅县各中等学校团结学生及动员广大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面旗帜。

在中共闽粤赣边省委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各个学校纷纷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此时,张明生又受命担任梅县学生党总支书记,负责领导各校学生党支部和党小组的工作,带领着梅县热血青少年学生,成立剧社、歌咏队、诗社,举行演讲会、报告会、辩论会,大张旗鼓宣传抗日。

1939年8月,张明生高中毕业,到梅县西阳中学教书,并兼任中共梅县西阳区委书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转战南北

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

“上周还有一个从揭阳过来的学习团,参观炽昌庐。节假日,过来参观的人比较多。”村民张江明的家,与炽昌庐相邻。布展后,便由他负责炽昌庐的日常打扫、维护。

推开老式木门,“吱呀吱”地叫,瞬间给人一种年代感。走进陈列室内,以文字图片为主的展览,介绍了张明生领导学生抗日救亡、香港办学缔造革命摇篮、参与筹办“闽西公学”、南方大学等事迹,全面展示其革命历史、家国情怀。

“他的人生轨迹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革命。”梅北中学退休教师张文才已经收集整理炽昌庐资料数年,此次展览他也参与其中,对于张明生的一生,他用简短话语概括。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张明生是没有在炽昌庐生活的。

1940年,在国共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为避免张明生被捕,中共梅县中心县委决定,批准他考大学。于是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为基础考入了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理化系学习物理。1944年,张明生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其间,他一直严守党的秘密,从未暴露。

1946年春,已在大学里潜伏多年的张明生受到中共梅县地下党组织的召唤,毅然辞去湖南蓝田师范学院物理教师的职务,奔赴梅县。

1946年至1949年,张明生接受指派,参与创办香港达德学院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他的公开身份是达德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和先修班主任,秘密身份是中共香港工委群委委员、香港达德学院地下党负责人之一。”指着香港达德学院师生及来宾留影照片,张文才介绍。根据资料记载,张明生在该校任教期间讲授《哲学概论》《科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统计学》等课程。

一边教学,一边开展地下工作,张明生是如何做到的?

郑轼,是张明生在达德学院工作时培养发展的一名中共党员,解放初曾任中共梅县石扇区委书记。在他所写的《深切怀念张明生教授》一文中,提到了一些细节。

1946年秋,郑轼考入香港达德学院,并在学院认识了同乡张明生,因为是同乡关系,郑轼经常到他家座谈。他通过陈悦文同学(地下党员)和我谈话。1947年春,便介绍我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事后得知,原来张明生教授在达德学院是我们客家同学一条线的地下党的领导人。”

据统计,从1947年开始至1949年,由张明生负责审查派送从香港达德学院培养出来的青年学生骨干,回闽粤赣边区和粤赣湘边区等华南地区去支援开展武装斗争的就有100多人。其间,张明生还经手安排从香港送一批急需物资回闽粤赣边区供游击队使用,如当时边区急需的电台、药品等。

护送闽粤赣边区急需的一部电台时,为免被敌人发现这是一部完整的电台而遭敌人破坏,他把电台分成两部分,派了两批人分别护送回去,其中的一部分由李国瑶、李苏仁携带经汕头回到梅县,另一部分由陈悦文、曾浪、余华携带经东江回到梅县,这两部分合起来,边区党委和边纵司令部就有了电台。

1949年春,革命摇篮香港达德学院被封闭停办。张明生回到闽粤赣边区党委,在边区党委开办的韩江干校等四个培养人才的干校轮流讲课,接着他被任命为“梅州文教委员会”负责人,准备接管地区的文教系统。

1949年至1950年,因发展需要,张明生还参与了闽西公学、南方大学的筹办工作,用自己在教育事业上的经验,抓好办学培养了一批人才,为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

转战南北

家人纷纷拥护支持革命

鸟瞰炽昌庐,整体保持客家建筑的风貌,细节处带着些许欧式建筑的影子。从内部结构来看,炽昌庐由四栋互接的房子组成,内有16个房间和10个厅堂,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其门前,是一块开阔的平地。

曾经,这座房子为当地的游击队伍提供极大便利。

1949年7月,因当时国民党胡琏兵团残部窜扰梅县,张明生带领梅州文教委员会辗转于山区打游击。其间,张明生发展其三位胞弟张济、张智、张水生一同参加游击区革命活动。张明生母亲刘华招积极支持革命,其祖屋炽昌庐便成了游击队的地下秘密联络和活动点。

“为什么会选择这里作为游击队的地下秘密联络和活动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里是属于比较独立的建筑,其大门前有一个很大的开阔地带和高地,离其他游击队较近,能满足日常的游击活动;二是张明生一家人都非常支持革命、忠于革命。”张文才在门口处停下,望着周边介绍,张明生的小弟张城生就经常以放牛为掩护为游击队放暗哨。

在解放战争期间,刘华招带领全家为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服务。她的住家炽昌庐成了游击队开展革命活动的落脚点,而她也经常为游击队人员的食、宿和物资补给而操劳,协助游击队安排人员、确定地点放暗哨,担任交通员为游击队、地下党组织传送重要信件等。

“那个时候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屋被烧、人被抓的情况时有发生。”张文才告诉笔者,在炽昌庐也发生过惊险的一幕。

当时,数十名敌兵用机关枪及几十支长短枪口对着炽昌庐的正大门达数小时之久,打算抓捕张明生夫妇。刘华招临危不乱,沉着机智地应对,先让挺着大肚子在家里待产的叶珠云从后门溜走,接着刘华招和张城生一起用巧计迷惑敌人,使他们一直不敢冲击大门。快天黑时,敌人担心会有游击队员来袭击,只得未发一弹便灰溜溜地退走了。

类似的故事,在炽昌庐并不鲜见。

胞弟受张明生的影响,纷纷走上革命道路,都曾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作出宝贵的贡献。张明生的三位胞弟都是共产党游击队的骨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

由于刘华招及其全家投身革命、忠诚为党工作的事迹突出,1950年,她被公众推选光荣地出席了全县烈军工属代表大会并受到县委书记和县长的亲切接见和勉励。

1981年,经过评审,张明生先后晋升为副教授、教授,担任广东教育学院物理系主任,1985年离休,2003年病逝于广州。

“在他离休后,担任嘉应大学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他还时常会回来炽昌庐看一看,与乡亲们拉拉家常。”张文才说,由于长时间没有人居住,炽昌庐房屋整体较为破旧,部分设施有损毁。

2004年至2005年间,炽昌庐进行重修。2020年,经省委党史研究室审核,炽昌庐被认定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张明生及其家人的革命故事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Copyright 2014-2016 (英国)·365体育|官方网站-最新App Store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英国)·365体育|官方网站-最新App Store下载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