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松阳县安民乡安岱后村,矗立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碑,由中共松阳县委、县人民政府于2015年时逢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之际建树。碑座周围四组浮雕展现挺进师在松阳的重要事件场景。正面镌刻“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碑”,背面刻有碑文,全文如下:
安岱后地处闽、浙、赣边界的浙江西南部,此处崇山峻岭,古木参天,万顷猴头杜鹃堪称华东一绝。村后箬寮岘为松阳最高峰,凭岘可眺松、遂、云、龙四县市。当年,陈凤生、陈丹山与卢子敬曾统率五千“青帮”民众暴动达四县,震撼浙西南。一九三五年五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刘英、粟裕的率领下,几经转折进入浙西南,依托安岱后战略要地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建立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青帮”民众拥戴红军,“青红”携手联合,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活动。大批“青帮”骨干入党参军,扩大红军队伍。根据地内成立了区乡村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建立农民游击队和团妇等群众组织。在随后的反“围剿”与突围战斗中,坚守根据地的第五纵队,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被誉为第一支浙西南人民子弟兵,他们为根据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青山埋忠骨,热土树丰碑。安岱后因其特殊位置、经历和人物而成为人们敬仰之地。二〇〇〇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和有关单位拨助款项修缮安岱后革命遗址,并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激励吾辈后人。故立此碑,铭记隽永。
碑文记述了挺进师进入松阳,与当地农民武装“青帮”联合开辟保卫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历程,第五纵队和地方游击队不怕牺牲,勇于献身,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保留革命火种。敬读碑文,眼前浮现当年的战斗场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油然而生。
“三迎红军”:挺进师打开浙西南革命新局面的钥匙
1935年5月10日,红军挺进师主力在刘英、粟裕率领下,经过千里转战进入松阳西南边界。5月10日下午,浙西南农军首领陈凤生、副首领陈丹山在安岱后外垟寺岭头迎候;5月11日上午,农军副首领卢子敬率领三十八名农军战士和学生举着红绿彩旗,敲锣打鼓在水店外幕寮列队欢迎;5月11日下午,在斗潭永福寺,“一卢二陈”召开欢迎红军大会,喊出“青(“青帮”即农军)红(军)一句话,永世不分家”的口号,并由此形成“青红”大联合,军民合作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良好局面,史称“三迎红军”。
“三迎红军”结束了挺进师自1934年7月以来离开中央苏区,先是北上先遣,后又东突挺进,转战几千里,一直处在被敌人前堵后追、极其艰难困苦的境地,挽救了生死存亡危急关头的挺进师,从而使挺进师找到了可靠的立足之地,许多贫苦农民特别是“青帮”骨干闻讯,迅速加入共产党和挺进师,革命力量顿然壮大,为掀起浙西南革命风暴奠定群众基础。
小吉会议:挺进师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转折
“三迎红军”后,挺进师坚持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在运动中攻击重镇、除霸安民、开仓济贫,恶霸、劣绅、不法地主富农、作恶多端的乡镇长威风全无,贫苦百姓衷心拥护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民众参加革命热情高涨,在浙西南创建革命根据地条件基本成熟。师首长决定召开最高领导机构会议——师政治委员会会议,商讨、部署根据地全面建设大计。
1935年6月上旬,师政治委员会会议在松阳县西南边境小吉村召开(又称“小吉会议”)。刘英、粟裕等师政治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各纵队政治委员、纵队长、师直各部门负责人和松遂龙地方武装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由师政治委员刘英主持。会议成立了中共浙西南特委、浙西南军分区、松(阳)遂(昌)游击大队、挺进师独立第十五支队、浙西南地方政治工作团。会议决定:以建立农村党组织、苏维埃政权、农会组织为前提,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尽快建成中央苏区式的革命根据地。同时,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游击战争,以有效的武装保卫革命根据地建设顺利进行。
小吉会议后,各部队任务明确,士气大振。主力部队外线出击,在浙西南基本区域内,农村党组织、政权组织和各种群众组织蓬勃发展,土地革命轰轰烈烈,游击战争节节胜利,迅速形成一个以安岱后、住溪、王村口三点相犄,纵横松(阳)遂(昌)龙(泉)边境两百余里的革命根据地,使浙西南革命斗争进入鼎盛时期。
小吉会议总结了挺进师进入浙西南腹地一个月来游击战争取得的可喜成绩和存在的差距,制定符合实际的根据地全面建设计划,并召开小组会议进行部署,掀起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全面建设的浪潮。小吉会议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是一次从政治、组织、军事上全面部署根据地创建工作的重要会议,在红军挺进师浙西南游击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用鲜血和生命开辟挺进师的突围通道
小吉会议全面部署根据地建设各项任务,实行武装割据,建立党政军群等组织,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成立交通联络情报机构,革命烽火在浙西南迅即成燎原之势。
蓬勃发展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很快引起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恐慌,1935年9月国民党调集七万兵力大举“清剿”浙西南,挺进师采取“敌进我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方针开展反“清剿”斗争。军分区和浙西南特委率挺进师第二、五纵队留守根据地,掩护挺进师主力突围,从而为中国革命保存、输送了一支劲旅,并在日后的抗日疆场、解放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坚守松阳的挺进师第五纵队尽管组建时间短,但战士们饱受阶级压迫,都有为保卫家乡红色政权和胜利果实而献身的决心,他们坚守根据地,作战英勇,不怕牺牲,为挺进师突围开辟通道,被誉为“第一支浙西南人民子弟兵”。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革命志士在挺进师最艰难的时候,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携手战斗献身革命。至1935年12月,在松阳就有二百一十九名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地方干部牺牲,二百零一名地方干部被捕入狱。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诺言,把信仰镌刻在这片青山绿水之中,用生命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