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365体育|官方网站-最新App Store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宅兹中国”见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专访中国历史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路育松
作者:  来源:    日期:2023-09-05    浏览次数:

2023-07-24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而以何尊为代表的珍贵文物,正是认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载体。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记者专访了中国历史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路育松,请她讲述何尊和铭文“宅兹中国”的故事,展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独特魅力。

记者:“宅兹中国”出自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这背后有一段怎样的故事呢?夏商周文明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哪些特性,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什么地位和价值?

路育松:何尊是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型饰精美,作为国宝级文物,其价值集中体现在尊内底部的铭文。铭文共122字,述及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要在“中国”营建都城、治理民众等事,其中“宅兹中国,自之乂民”一句,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一词的文献记载,对探究“中国”概念演变、考察中华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先民自古就有对“中”的追求,夏禹时使用“中邦”表述,殷商时多见“中商”称谓,何尊铭文中出现“中国”反映周王居天下之中而治的政治观念和理想,是中国早期国家观念形成的重要见证。

夏商周文明展示出中华文明连续与创新的特质。考古发现证明,早期中华文明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初步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多元一体演进格局。夏商周文明由龙山时代各区域文化汇聚、辐辏、整合而来,三代文化接替承续,即《论语·为政》所言“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在发展过程中,文明不断创新,如诸子百家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等的广泛探讨,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成果。

夏商周文明还展现出中华民族追求统一、包容和平的特性。夏商周时期王朝更迭、变动剧烈,但先民已开始了对版图统一、天下大同的追求。这一时期,中华文明逐渐形成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一统”逐渐成为主流政治理想。与此同时,中华文明崇尚“以和邦国”“协和万邦”,倡导“和而不同”“兼爱非攻”“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理念,初步形成大一统、和平共处、兼容并蓄的价值追求。

可以说,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阶段,“多元”趋向“一体”“一体”包容“多元”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中华先民在此阶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塑造出中华文明诸多重要元素,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记者:人们常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这里的“从未中断”,应从哪些方面来理解?

路育松:中华文明是世界原生文明中唯一发展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奇迹,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性、独特性。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从未中断”,并不是指中华文明一成不变,而是指文明的主体和要素在包容中不断统一、在创新中不断延续,形成前后连贯、富有生机的发展脉络。简单地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首先,中华文明发展空间的巩固从未中断。中华文明的发展空间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地理环境与其他古代文明相对隔离,具有较强的内聚性。百万年来,中华先民一直在此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创建、保卫文明家园,将隔绝的区域连成一体,将蛮荒之地开发成锦绣河山,既为中华文明发展创造了宝贵空间,也使这个空间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璀璨舞台。

其次,中华文明创造主体的融合从未中断。二百多万年前,中华先民已经出现,此后繁衍生息,逐渐凝聚成炎黄华夏,形成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在民族融合中不断壮大,组成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推动、维护、巩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成为中华文明日渐繁荣、生生不息的中坚力量。

再次,中华文明的特色体系从未中断。中华文明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由多个主体要素构建的特色体系,如经济上的农耕生产,政治上的大一统、郡县制、科举制,文化上儒家、道家等倡导的各种理念等。五千多年来,这一体系从未中断,而是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文明应对挑战、创新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最后,对中华文明的文字记载从未中断。自发明文字伊始,中华先民就对自身活动进行记载,留下了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各种记录。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为中华民族记载文明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形成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特别是其中的史籍,如《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通过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各种体裁,对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进行多角度的连续记述,这在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反映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文明自觉,为探究中华文明提供了宝贵依据。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对此该如何理解把握?

路育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考古发现证明,中华文明在形成之初,就走在世界前列。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形成自己的文化要素,构建起独特的文明体系,建立了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因此,古代中国在遭受各种外部入侵、内部动荡、自然灾害后,仍创造了璀璨文明,在长时期内作为最强大的文明体,向世界贡献了深邃的思想、创新的科技、独创的制度及丰富的物质,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这充分证明中华文明不是静止、循环、停滞的,而是博大精深、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为人类文明繁荣作出重大贡献的文明体系。

现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不懈探索,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与其他文明不同的发展道路,这决定了在中国进行革命和建设,不能盲目照搬,必须依照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走出自己的路;当代中国道路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筑牢了道路的文化根基,形成了独特优势,让中国道路有了更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

中华文明在漫长历史进程中,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扎根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未来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这条道路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指明的中国式现代化。这条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康庄大道,同样深植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记者:在您看来,新时代新征程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

路育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光荣使命。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要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求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我们要遵照总书记指示,进一步做好考古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我们要进一步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做好考古发现、史学研究成果的形式转化,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贡献。

Copyright 2014-2016 (英国)·365体育|官方网站-最新App Store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英国)·365体育|官方网站-最新App Store下载

XML 地图